
产品中心
主要优特点及应用
产品说明: IDCB智能数据采集网络的主要优特点及应用 IDCB远程I/O网络是无锡华东电站自动化仪表厂完全自主独立开发的新一代产品,该产品于 2003年通过了国电规划总院的技术评审和鉴定,是国内目前唯一能直接满足DCS系统通讯要求的 远程I/O产品,已在国内各容量机组中应用百余套,同时实现了和多家DCS系统的直接通讯。
所属分类:
产品描述
产品说明: IDCB智能数据采集网络的主要优特点及应用
IDCB远程I/O网络是无锡华东电站自动化仪表厂完全自主独立开发的新一代产品,该产品于 2003年通过了国电规划总院的技术评审和鉴定,是国内目前唯一能直接满足DCS系统通讯要求的 远程I/O产品,已在国内各容量机组中应用百余套,同时实现了和多家DCS系统的直接通讯。
1、IDCB远程I/O产品特点:
现场应用证明:IDCB系列远程I/O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可与DCS系统在无任何中间环节的前提下直接进 行通讯
由于采用了标准的接口和协议,IDCB系列MODBUS 网络前端可以直接满足DCS通讯要求,不存在其它采用 非标接口和协议的产品(无论该产品以何种面目出现)在与DCS通讯时因必须增加中间环节(转换器、网关、转换模块、24VDC电源与通讯线共用的网线供电等方式) 所可能产生的因中间环节故障而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的危险。
*真正的双总线网络
目前的IDCB-DR系列前端为国内首创的具备双串口通讯并将测量功能和与DCS直接通讯功能集于一体的测量前端,构成网络后两条总线可同时进行通讯而互不影响,两条网络可采用不同的波特率和协议,也可同时连接到两个不同的系统,是真正的双总线网络。
*开放性强
由于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IDCB远程智能I/O具有很好的开放性,通讯协议是完全开放和公开的,非常易于和其它系统特别是DCS进行联网,同时可以和其它所有支持标准MODBUS协议的系统或设备进行直接通讯。
*电源和通讯线分开,通讯电路和主机电源相隔离,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干扰
每一台IDCB前端工作所需的直流电源由其内部的AC/DC电源转换模块产生,各台前端间的工作电源是相互隔离的,避免了共用同一直流电源时的相互影响;同时,每台前端的主机和通讯驱动部分的电源也是相隔离的,避免了通讯与24VDC电源共用同一根线时可能导致的相互干扰并且无法相互隔离等问题,同时保证了在单一设备故障时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
*与DCS通讯的实时性好
由于IDCB远程I/O可以直接和DCS系统通讯,通讯的实时性只取决于主站即DCS系统的通讯扫描周期,减少了间接通讯方式时中间设备和现场网络的通讯时间和数据格式变换所花费的时间,因而通讯的实时性好。
*现场显示和组态
IDCB远程I/O所有前端本身都带有LED指示,用于指示前端的工作和通讯状态,同时可配字符液晶显示,用于显示测量和组态数据,方便调试和维护,并可进行现场在线组态。
*调试组态方便
IDCB前端的调试组态手段灵活多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组态,除现场LCD组态外,还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PDA掌上电脑等进行参数设置,同时观察网络运行状态或读取前端的组态或测量数据。由于PDA掌上电脑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待机时间长、操作方便等一系列特点,因此通过PDA对网络进行组态和调试十分方便,这也是IDCB网络产品有别于其它同类产品的一大优势。
*网络冗余
IDCB/DR网络提供的双网冗余功能,是真正的冗余接口,每台前端的CPU内有两个可同时工作的UART,两条总线可以同时并行工作,而其它同类产品内部CPU只有一个UART,在进行通讯而是只能互为备用,是一种“假双网”结构,同时,在和DCS通讯时,必须采用中间设备进行转换的形式进行,对现场运行带来相当的不可靠性,中间设备一旦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因此,IDCB/DR网络提供的直接通讯、双串口冗余的通讯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总线网络的可靠性。
*高抗干扰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针对工业现场环境恶劣特点而设计的箱体结构,具有非常强的环境适应和抗干扰能力。分布式远程智能I/O环境温度为-20℃~70℃,防护等级为IP56,因此适用于锅炉顶部等温度环境比较恶劣的场所。
2、IDCB远程I/O产品与同类I/O通讯方式的比较
IDCB远程I/O产品和其它同类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与DCS系统的通讯方式不同,IDCB采用的是直接通讯方式(即远程I/O的前端直接和DCS系统相连,成为DCS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其它同类产品则采用间接通讯方式(即远程I/O先构成网络后再通过协议转换模块和DCS
系统交换数据)。
直接通讯方式要求现场设备必须在接口和通讯协议两个方面同时和DCS系统的接口方式相匹配,而其它的同类产品因现场前端达不到该要求而只能通过间接通讯方式实现通讯。
以下是两种通讯方式时的通讯过程比较示意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间接通讯方式比直接通讯方式多了一道环节,并因此带来了诸多不 同,以下就几个主要方面对两种方式进行一下比较。
2.1 可靠性
采用直接通讯方式时,只要现场网络正常,且DCS的 接口部件正常工作,则远程I/O就可以很可靠地实现和 DCS系统的通讯,周期性地将最新数据送入DCS中,供进一步处理和显示。
而在采用间接通讯方式时,因增加了一道中间环节,对通讯的可靠性将产生不利影响,无论是转换器因何种原因出现故障(如电源故障、硬件故障、软件故障、死机、接口故障等)均将导致通讯失败,而直接通讯方式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对于采用国际标准的接口电路,接口器件的可靠性有着充分的保证,而当采用非标接口时,由于收发电路要自行设计,可靠性稍差,实际现场应用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在采用直接通讯方式时,由于DCS直接控制现场网络的通讯,可以随时掌握现场每个从站即现场前端的工作状态。
显然,直接通讯方式比间接通讯方式少了许多可能出现问题的故障点,因而可靠的多。
2.2 实时性
首先必须清楚一个概念,即远程I/O的实时性应该主要体现在自现场信号变化后反映到DCS系统人机界面或数据库内的时间长短,而不是单纯的通讯速率。
还必须清楚,如果现场网络和DCS系统的通讯由两个时间段组成,则最终的通讯速率是要比两个时间段中较慢的一个环节还要慢的,所标称的现场速率决不等同于系统的整体速率。
以下是直接和间接通讯方式时通讯过程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直接通讯方式时的数据处理以及与DCS通讯时所必须的接口和协议等功能已在前端内部直接实现,因而不再需要中间转换装置,其与DCS系统通讯的时间基本上相当于间接通讯方式中转换模块与DCS通讯的时间(因两者的协议和波特率是相同的),而省去了
现场前端和转换器之间进行通讯所花的时间,也就是说,无论间接通讯方式中的前端与转换器之间采用何种通讯、也无论其速度快慢与否,和直接通讯方式比较起来都是要多花时间的。
显然,在实时性方面,直接通讯方式有着很大的优势。
2.3冗余性
目前,除采用CAN总线作为现场网络接口的产品外,其它RI/O产品生产商均声称自己的产品支持网络冗余,但实际上不同的冗余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区别在于是介质的冗余还是接口的冗余。
所谓介质冗余是指:虽然现场网络可以连接为两个网(即两条通讯线),但由于前端内的CPU只有一个UART(全局串行通道,简称串行口),因此在任何时刻均只能有一个网处于工作状态,通讯冗余受到限制。而接口冗余则要求前端内的CPU必须具备两个独立并且可同时工作的UART,构成网络后主站在需要时可以同时通过两条网络线和前端进行通讯。
目前,除无锡华东电站自动化仪表厂的IDCB/DR系列前端采用双串口CPU实现了接口冗余外,其它厂家产品大都为介质冗余方式,且现场设备的数据通讯和网络冗余的实现只能由自己的转换设备进行,然后再和DCS系统通讯,由于这种中间设备是单一的,如果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因此最多只能称为部分冗余。
另外,由于直接通讯方式时不需要中间环节,减少了一个故障点,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同时减少了投运后的维护量。
通过上述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性质的远程I/O系统的比较,可以看出,采用标准接口和协议的IDCB远程I/O网络在可靠性、速度和经济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符合开放、易于互连的现场总线发展趋势的要求,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IDCB分布式远程I/O网络与国内其它厂家的产品比较(一) | ||
比较内容 | IDCB网络产品 | 国内其它厂家产品 |
企业背景 | 具备自主独立开发能力,无锡市明星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经多年现场应用经验和科学依 据为基础实现高起点产品升级,与DCS通讯时无需任何中间环节,避免了因死机或其他中间环节故障而造成机组运行的不安全性。并通过国电公司规划总院组织的行业鉴定,主要技术指标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
无独立研发能力,仿造同类产品, 且无法进行产品升级,原有技术依 托已被部队明令禁止。 |
产品简要说明 |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采用国际标准的网络结构及其 成熟、可靠的接口器件,网络接口和协议完全开放,易于和DCS系统直接联网,符合远程I/O的发展方向。 | 现有产品在测量方式、接口和协议等主要方面和早期产品兼容,没有本质上的突破,采用自定义的非标准网络,不开放,不支持现场总线。 |
协议的开放性 | 采用标准协议,完全开放 | 自定义协议,不开放 |
与DCS系统通讯方式 |
1.由于采用标准的接口和协议,得到DCS系统的直接支持,所以可以实现和DCS系统的直接或间接通讯。 2.另外支持通过转换口、以太网、MODBUS/TCP、 PROFIBUS-DP等方式实现和DCS系统的通讯。 |
由于采用非标准接口和自定义通讯协议,无法得到DCS系统的支持,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与DCS系统通讯,都少不了中间设备,必须通过网关或转换器才能和DCS通讯 |
通讯保护与电气隔离 | 所有通讯口都具备浪涌保护功能;所有前端的主机与通讯总线及各个前端之间都是电气隔离的,避免相互间的电气影响,运行时网络处于“全浮空”状态,确保网络长期、可靠、稳定地工作。 | 通讯线与电源线共用,无隔离 |
测量实时性 | 模拟量采样周期为每通道20mS,速度快 |
模拟量采样周期最快只能达到每 通道80mS,速度较慢。 |
通讯实时性 | 每秒最快可读取1200~3000点模拟量数据 | 每秒最快可读取1000点模拟量数据 |
IDCB分布式远程I/O网络与国内其它厂家的产品比较(二) | ||
比较内容 | IDCB网络产品 | 国内其它厂家产品 |
供电方式及电源与通 讯的关系 |
前端的工作电源由其内部的AC/DC模块独立生成,各前端的电源之间相互隔离,同时与通讯隔离,相互之间无电气联系。 | 集中24VDC供电,电源与通讯共用同一根线,不隔离,相互之间易产生影响和干扰,单一设备电源或通讯故障时可能导致整个网络故障。 |
通讯速度 | IDCB MODBUS网络的通讯波特率是完全按照DCS系统能够接受的上限115.2k作为最高速度的(此时通讯距离为1.2km,在9.6k时不需中继器可达3~5km),由于可以直接通讯,减少了接口和协议变换等其它方面的时间开销, 因而是所有最终通过RS485/232、MODBUS协议实现和DCS系统的通讯的产品中通讯实时性最高的。另外,IDCB远程I/O CANBUS网络和PROFIBUS-DP网络可以分别提供最高1M或1.5M的通讯波特率。 |
现场网络的通讯速度为375k(1.2M时只能短距离传输),经通讯转换口实现接口和协议变换后,再以9.6k~115.2k的波特率和DCS系统通讯,很明显,其通讯转换口与DCS通讯的速度与IDCB网络直接与DCS通讯的速度相当,而转换口与现场网络的通讯和直接通讯相比则成了额外的时间开销(不论现场网络的速度高低,总需开销时间的,而IDCB 网络则不 存在这方面的时间消耗),因而总体速度绝对比直接通讯慢。 |
接口电路的可靠性 | 三种网络结构均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符合国际标准的进口专用集成电路,已经充分考虑到现场各种可能的情况,对信号传输方式、逻辑和物理电平等有着严格的约定,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MODBUS:SN75LBC184 CANBUS:SJA1000+82C250 PROFIBUS:SPC3+75ALS176 |
因无与之相对应的国际或国家标准, 以得不到芯片生产厂商的支持,只能采用分立器件自行设计接口电路,可靠性较差,但以通讯电平峰-峰值可达±10V夸大参数,众所周知实际上对于不同标准的网络而言通讯电平的高低并不等同于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即使RS232接口的通讯电平为±15V,但在长距离传输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还是无法和RS485标准相提并论的。 |
接口电路的可靠性 |
三种网络结构均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符合国际标准的进口专用集成电路,已经充分考虑到现场各种可能的情况,对信号传输方式、逻辑和物理电平等有着严格的约定,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MODBUS:SN75LBC184 CANBUS:SJA1000+82C250 PROFIBUS:SPC3+75ALS176 |
因无与之相对应的国际或国家标准,所以得不到芯片生产厂商的支持,只能采用分立器件自行设计接口电路,可靠性较差,但以通讯电平峰-峰值可达±10V夸大参数,众所周知实际上对于不同标准的网络而言通讯电平的高低并不等同于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即使RS232接口的通讯电平为±15V,但在长距离传输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还是无法和RS485标准相提并论的。 |
调试与组态 手段 |
现场LCD显示与组态笔记本电脑组态PDA掌上电脑组态调试手段灵活多样 | 只能通过中间转换模块进行组态,手段单一且极不方便。 |
现场显示与组态 |
每台前端均可选配LCD,方便调试和维护及 现场组态。 |
不具备现场组态和数据显示功能。 |
IDCB分布式远程I/O网络与国内其它厂家的产品比较(三) | ||
比较内容 | IDCB网络产品 | 国内其它厂家产品 |
网络冗余方式 |
目前的IDCB-DR系列前端为国内首创的双串口测量前端(采用具备两个串口的CPU),构成网络后两条总线可同时进行通讯而互不影响,两条网络可采用不同的波特率和协 议,也可同时连接到两个不同的系统,是真正的双总线网络。 |
由于采用的是单串口的CPU,所以两 条通讯线只是简单的互为备用,运行 时只能有一条网络处于通讯状态,无 法实现完全的冗余或者连接到两个不 同的系统。 |
硬件诊断 | 所有前端均具备表明其自身运行状况的LED状态显示功能,在输入信号异常时通过LCD显示相应的故障信息,并根据与DCS系统的约定将该信息反馈到DCS。 |
无现场状态显示功能,传感器故障时 保持故障前的数据。 |
现场总线支持 | 三种总线产品直接支持MODBUS、CAN、PROFIBUS等现场总线标准及多种通讯方式。 |
不支持,必须通过网关或转换器才能 实现。一旦转换器故障,将导致采集 系统的全部瘫痪。 |
现场运行情况 |
1.所有已投运现场均实现了长期稳定、可靠运行。 2.前端内置看门狗电路,确保前端长期运行,无任何一个现场出现过前端死机的情况。 3.采用EEPROM保存组态数据,在无人为修改的情况下可数十年不丢失。 |
1.若干个现场出现过前端死机或中断 测量等情况。 2.由于采用电池+随机存储器方式保存 组态数据,很不可靠,在多个现场出 现过组态数据丢失的现象。 |
售后服务 | 拥有多年仪表开发、生产、调试经历和丰富的IDCB产品专业技术人员多名,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即时技术服务。 | 相对能力。 |
用户业绩 | 在电力系统和其他行业拥有无可否定的众多用户,经长期运行考证的如:华润鲤鱼江电厂300MW、华能武汉阳逻电厂300MW、大唐宁德电厂660MW、大唐湖南金竹山 600MW机组等,已与多家DCS系统实现了直接通讯(请参见用户业绩)。 |
起步较早,但产品无本质上的更新, 产品功能相对滞后,绝大部分已投运 现场存在缺陷多和可靠性差、因增加 中间环节而导致系统实时性差等问 题。目前处萎缩状态。 |
主要优特点及应用
产品说明: IDCB智能数据采集网络的主要优特点及应用 IDCB远程I/O网络是无锡华东电站自动化仪表厂完全自主独立开发的新一代产品,该产品于 2003年通过了国电规划总院的技术评审和鉴定,是国内目前唯一能直接满足DCS系统通讯要求的 远程I/O产品,已在国内各容量机组中应用百余套,同时实现了和多家DCS系统的直接通讯。
所属分类:
产品描述
产品说明: IDCB智能数据采集网络的主要优特点及应用
IDCB远程I/O网络是无锡华东电站自动化仪表厂完全自主独立开发的新一代产品,该产品于 2003年通过了国电规划总院的技术评审和鉴定,是国内目前唯一能直接满足DCS系统通讯要求的 远程I/O产品,已在国内各容量机组中应用百余套,同时实现了和多家DCS系统的直接通讯。
1、IDCB远程I/O产品特点:
现场应用证明:IDCB系列远程I/O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可与DCS系统在无任何中间环节的前提下直接进 行通讯
由于采用了标准的接口和协议,IDCB系列MODBUS 网络前端可以直接满足DCS通讯要求,不存在其它采用 非标接口和协议的产品(无论该产品以何种面目出现)在与DCS通讯时因必须增加中间环节(转换器、网关、转换模块、24VDC电源与通讯线共用的网线供电等方式) 所可能产生的因中间环节故障而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的危险。
*真正的双总线网络
目前的IDCB-DR系列前端为国内首创的具备双串口通讯并将测量功能和与DCS直接通讯功能集于一体的测量前端,构成网络后两条总线可同时进行通讯而互不影响,两条网络可采用不同的波特率和协议,也可同时连接到两个不同的系统,是真正的双总线网络。
*开放性强
由于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IDCB远程智能I/O具有很好的开放性,通讯协议是完全开放和公开的,非常易于和其它系统特别是DCS进行联网,同时可以和其它所有支持标准MODBUS协议的系统或设备进行直接通讯。
*电源和通讯线分开,通讯电路和主机电源相隔离,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干扰
每一台IDCB前端工作所需的直流电源由其内部的AC/DC电源转换模块产生,各台前端间的工作电源是相互隔离的,避免了共用同一直流电源时的相互影响;同时,每台前端的主机和通讯驱动部分的电源也是相隔离的,避免了通讯与24VDC电源共用同一根线时可能导致的相互干扰并且无法相互隔离等问题,同时保证了在单一设备故障时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
*与DCS通讯的实时性好
由于IDCB远程I/O可以直接和DCS系统通讯,通讯的实时性只取决于主站即DCS系统的通讯扫描周期,减少了间接通讯方式时中间设备和现场网络的通讯时间和数据格式变换所花费的时间,因而通讯的实时性好。
*现场显示和组态
IDCB远程I/O所有前端本身都带有LED指示,用于指示前端的工作和通讯状态,同时可配字符液晶显示,用于显示测量和组态数据,方便调试和维护,并可进行现场在线组态。
*调试组态方便
IDCB前端的调试组态手段灵活多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组态,除现场LCD组态外,还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PDA掌上电脑等进行参数设置,同时观察网络运行状态或读取前端的组态或测量数据。由于PDA掌上电脑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待机时间长、操作方便等一系列特点,因此通过PDA对网络进行组态和调试十分方便,这也是IDCB网络产品有别于其它同类产品的一大优势。
*网络冗余
IDCB/DR网络提供的双网冗余功能,是真正的冗余接口,每台前端的CPU内有两个可同时工作的UART,两条总线可以同时并行工作,而其它同类产品内部CPU只有一个UART,在进行通讯而是只能互为备用,是一种“假双网”结构,同时,在和DCS通讯时,必须采用中间设备进行转换的形式进行,对现场运行带来相当的不可靠性,中间设备一旦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因此,IDCB/DR网络提供的直接通讯、双串口冗余的通讯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总线网络的可靠性。
*高抗干扰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针对工业现场环境恶劣特点而设计的箱体结构,具有非常强的环境适应和抗干扰能力。分布式远程智能I/O环境温度为-20℃~70℃,防护等级为IP56,因此适用于锅炉顶部等温度环境比较恶劣的场所。
2、IDCB远程I/O产品与同类I/O通讯方式的比较
IDCB远程I/O产品和其它同类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与DCS系统的通讯方式不同,IDCB采用的是直接通讯方式(即远程I/O的前端直接和DCS系统相连,成为DCS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其它同类产品则采用间接通讯方式(即远程I/O先构成网络后再通过协议转换模块和DCS
系统交换数据)。
直接通讯方式要求现场设备必须在接口和通讯协议两个方面同时和DCS系统的接口方式相匹配,而其它的同类产品因现场前端达不到该要求而只能通过间接通讯方式实现通讯。
以下是两种通讯方式时的通讯过程比较示意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间接通讯方式比直接通讯方式多了一道环节,并因此带来了诸多不 同,以下就几个主要方面对两种方式进行一下比较。
2.1 可靠性
采用直接通讯方式时,只要现场网络正常,且DCS的 接口部件正常工作,则远程I/O就可以很可靠地实现和 DCS系统的通讯,周期性地将最新数据送入DCS中,供进一步处理和显示。
而在采用间接通讯方式时,因增加了一道中间环节,对通讯的可靠性将产生不利影响,无论是转换器因何种原因出现故障(如电源故障、硬件故障、软件故障、死机、接口故障等)均将导致通讯失败,而直接通讯方式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对于采用国际标准的接口电路,接口器件的可靠性有着充分的保证,而当采用非标接口时,由于收发电路要自行设计,可靠性稍差,实际现场应用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在采用直接通讯方式时,由于DCS直接控制现场网络的通讯,可以随时掌握现场每个从站即现场前端的工作状态。
显然,直接通讯方式比间接通讯方式少了许多可能出现问题的故障点,因而可靠的多。
2.2 实时性
首先必须清楚一个概念,即远程I/O的实时性应该主要体现在自现场信号变化后反映到DCS系统人机界面或数据库内的时间长短,而不是单纯的通讯速率。
还必须清楚,如果现场网络和DCS系统的通讯由两个时间段组成,则最终的通讯速率是要比两个时间段中较慢的一个环节还要慢的,所标称的现场速率决不等同于系统的整体速率。
以下是直接和间接通讯方式时通讯过程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直接通讯方式时的数据处理以及与DCS通讯时所必须的接口和协议等功能已在前端内部直接实现,因而不再需要中间转换装置,其与DCS系统通讯的时间基本上相当于间接通讯方式中转换模块与DCS通讯的时间(因两者的协议和波特率是相同的),而省去了
现场前端和转换器之间进行通讯所花的时间,也就是说,无论间接通讯方式中的前端与转换器之间采用何种通讯、也无论其速度快慢与否,和直接通讯方式比较起来都是要多花时间的。
显然,在实时性方面,直接通讯方式有着很大的优势。
2.3冗余性
目前,除采用CAN总线作为现场网络接口的产品外,其它RI/O产品生产商均声称自己的产品支持网络冗余,但实际上不同的冗余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区别在于是介质的冗余还是接口的冗余。
所谓介质冗余是指:虽然现场网络可以连接为两个网(即两条通讯线),但由于前端内的CPU只有一个UART(全局串行通道,简称串行口),因此在任何时刻均只能有一个网处于工作状态,通讯冗余受到限制。而接口冗余则要求前端内的CPU必须具备两个独立并且可同时工作的UART,构成网络后主站在需要时可以同时通过两条网络线和前端进行通讯。
目前,除无锡华东电站自动化仪表厂的IDCB/DR系列前端采用双串口CPU实现了接口冗余外,其它厂家产品大都为介质冗余方式,且现场设备的数据通讯和网络冗余的实现只能由自己的转换设备进行,然后再和DCS系统通讯,由于这种中间设备是单一的,如果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因此最多只能称为部分冗余。
另外,由于直接通讯方式时不需要中间环节,减少了一个故障点,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同时减少了投运后的维护量。
通过上述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性质的远程I/O系统的比较,可以看出,采用标准接口和协议的IDCB远程I/O网络在可靠性、速度和经济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符合开放、易于互连的现场总线发展趋势的要求,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IDCB分布式远程I/O网络与国内其它厂家的产品比较(一) | ||
比较内容 | IDCB网络产品 | 国内其它厂家产品 |
企业背景 | 具备自主独立开发能力,无锡市明星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经多年现场应用经验和科学依 据为基础实现高起点产品升级,与DCS通讯时无需任何中间环节,避免了因死机或其他中间环节故障而造成机组运行的不安全性。并通过国电公司规划总院组织的行业鉴定,主要技术指标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
无独立研发能力,仿造同类产品, 且无法进行产品升级,原有技术依 托已被部队明令禁止。 |
产品简要说明 |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采用国际标准的网络结构及其 成熟、可靠的接口器件,网络接口和协议完全开放,易于和DCS系统直接联网,符合远程I/O的发展方向。 | 现有产品在测量方式、接口和协议等主要方面和早期产品兼容,没有本质上的突破,采用自定义的非标准网络,不开放,不支持现场总线。 |
协议的开放性 | 采用标准协议,完全开放 | 自定义协议,不开放 |
与DCS系统通讯方式 |
1.由于采用标准的接口和协议,得到DCS系统的直接支持,所以可以实现和DCS系统的直接或间接通讯。 2.另外支持通过转换口、以太网、MODBUS/TCP、 PROFIBUS-DP等方式实现和DCS系统的通讯。 |
由于采用非标准接口和自定义通讯协议,无法得到DCS系统的支持,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与DCS系统通讯,都少不了中间设备,必须通过网关或转换器才能和DCS通讯 |
通讯保护与电气隔离 | 所有通讯口都具备浪涌保护功能;所有前端的主机与通讯总线及各个前端之间都是电气隔离的,避免相互间的电气影响,运行时网络处于“全浮空”状态,确保网络长期、可靠、稳定地工作。 | 通讯线与电源线共用,无隔离 |
测量实时性 | 模拟量采样周期为每通道20mS,速度快 |
模拟量采样周期最快只能达到每 通道80mS,速度较慢。 |
通讯实时性 | 每秒最快可读取1200~3000点模拟量数据 | 每秒最快可读取1000点模拟量数据 |
IDCB分布式远程I/O网络与国内其它厂家的产品比较(二) | ||
比较内容 | IDCB网络产品 | 国内其它厂家产品 |
供电方式及电源与通 讯的关系 |
前端的工作电源由其内部的AC/DC模块独立生成,各前端的电源之间相互隔离,同时与通讯隔离,相互之间无电气联系。 | 集中24VDC供电,电源与通讯共用同一根线,不隔离,相互之间易产生影响和干扰,单一设备电源或通讯故障时可能导致整个网络故障。 |
通讯速度 | IDCB MODBUS网络的通讯波特率是完全按照DCS系统能够接受的上限115.2k作为最高速度的(此时通讯距离为1.2km,在9.6k时不需中继器可达3~5km),由于可以直接通讯,减少了接口和协议变换等其它方面的时间开销, 因而是所有最终通过RS485/232、MODBUS协议实现和DCS系统的通讯的产品中通讯实时性最高的。另外,IDCB远程I/O CANBUS网络和PROFIBUS-DP网络可以分别提供最高1M或1.5M的通讯波特率。 |
现场网络的通讯速度为375k(1.2M时只能短距离传输),经通讯转换口实现接口和协议变换后,再以9.6k~115.2k的波特率和DCS系统通讯,很明显,其通讯转换口与DCS通讯的速度与IDCB网络直接与DCS通讯的速度相当,而转换口与现场网络的通讯和直接通讯相比则成了额外的时间开销(不论现场网络的速度高低,总需开销时间的,而IDCB 网络则不 存在这方面的时间消耗),因而总体速度绝对比直接通讯慢。 |
接口电路的可靠性 | 三种网络结构均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符合国际标准的进口专用集成电路,已经充分考虑到现场各种可能的情况,对信号传输方式、逻辑和物理电平等有着严格的约定,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MODBUS:SN75LBC184 CANBUS:SJA1000+82C250 PROFIBUS:SPC3+75ALS176 |
因无与之相对应的国际或国家标准, 以得不到芯片生产厂商的支持,只能采用分立器件自行设计接口电路,可靠性较差,但以通讯电平峰-峰值可达±10V夸大参数,众所周知实际上对于不同标准的网络而言通讯电平的高低并不等同于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即使RS232接口的通讯电平为±15V,但在长距离传输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还是无法和RS485标准相提并论的。 |
接口电路的可靠性 |
三种网络结构均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符合国际标准的进口专用集成电路,已经充分考虑到现场各种可能的情况,对信号传输方式、逻辑和物理电平等有着严格的约定,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MODBUS:SN75LBC184 CANBUS:SJA1000+82C250 PROFIBUS:SPC3+75ALS176 |
因无与之相对应的国际或国家标准,所以得不到芯片生产厂商的支持,只能采用分立器件自行设计接口电路,可靠性较差,但以通讯电平峰-峰值可达±10V夸大参数,众所周知实际上对于不同标准的网络而言通讯电平的高低并不等同于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即使RS232接口的通讯电平为±15V,但在长距离传输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还是无法和RS485标准相提并论的。 |
调试与组态 手段 |
现场LCD显示与组态笔记本电脑组态PDA掌上电脑组态调试手段灵活多样 | 只能通过中间转换模块进行组态,手段单一且极不方便。 |
现场显示与组态 |
每台前端均可选配LCD,方便调试和维护及 现场组态。 |
不具备现场组态和数据显示功能。 |
IDCB分布式远程I/O网络与国内其它厂家的产品比较(三) | ||
比较内容 | IDCB网络产品 | 国内其它厂家产品 |
网络冗余方式 |
目前的IDCB-DR系列前端为国内首创的双串口测量前端(采用具备两个串口的CPU),构成网络后两条总线可同时进行通讯而互不影响,两条网络可采用不同的波特率和协 议,也可同时连接到两个不同的系统,是真正的双总线网络。 |
由于采用的是单串口的CPU,所以两 条通讯线只是简单的互为备用,运行 时只能有一条网络处于通讯状态,无 法实现完全的冗余或者连接到两个不 同的系统。 |
硬件诊断 | 所有前端均具备表明其自身运行状况的LED状态显示功能,在输入信号异常时通过LCD显示相应的故障信息,并根据与DCS系统的约定将该信息反馈到DCS。 |
无现场状态显示功能,传感器故障时 保持故障前的数据。 |
现场总线支持 | 三种总线产品直接支持MODBUS、CAN、PROFIBUS等现场总线标准及多种通讯方式。 |
不支持,必须通过网关或转换器才能 实现。一旦转换器故障,将导致采集 系统的全部瘫痪。 |
现场运行情况 |
1.所有已投运现场均实现了长期稳定、可靠运行。 2.前端内置看门狗电路,确保前端长期运行,无任何一个现场出现过前端死机的情况。 3.采用EEPROM保存组态数据,在无人为修改的情况下可数十年不丢失。 |
1.若干个现场出现过前端死机或中断 测量等情况。 2.由于采用电池+随机存储器方式保存 组态数据,很不可靠,在多个现场出 现过组态数据丢失的现象。 |
售后服务 | 拥有多年仪表开发、生产、调试经历和丰富的IDCB产品专业技术人员多名,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即时技术服务。 | 相对能力。 |
用户业绩 | 在电力系统和其他行业拥有无可否定的众多用户,经长期运行考证的如:华润鲤鱼江电厂300MW、华能武汉阳逻电厂300MW、大唐宁德电厂660MW、大唐湖南金竹山 600MW机组等,已与多家DCS系统实现了直接通讯(请参见用户业绩)。 |
起步较早,但产品无本质上的更新, 产品功能相对滞后,绝大部分已投运 现场存在缺陷多和可靠性差、因增加 中间环节而导致系统实时性差等问 题。目前处萎缩状态。 |
产品询价